
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当选不久,11月7日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发表言论,将自己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。她表示,如果台海局势紧张,日本会将其视为“存立危机事态”,即使中国大陆动武,日本也会以“国家生死存亡”为借口行使集体自卫权。

这一言论立刻在网上引发热议。台海问题本是中国内政,却被日本纳入自身安全体系,这种做法被认为极具风险。中国迅速作出反应,重新将琉球的历史遗留问题提到国际舞台上。

“存立危机事态”一词在2015年安倍晋三时期的新安保法中成为关键点,实际上为日本出兵海外提供了法律依据。以前自卫队动员需本土受到攻击,现在只要政府认为人民的根本权益受到威胁即可派出部队行动。高市早苗的讲话正是在法律、战略和政治三条线上同步试探,为日本未来在台海动武找理由。

然而,这番话引起了强烈反弹,不仅中国方面迅速回应,日本国内也出现了不满和批评。一些专家指出,若在台海动兵,日本海上核心战力可能撑不过三天,最先遭殃的可能是冲绳和琉球群岛上的美军基地。

中国代表在人权理事会上指出,日本没有彻底反省侵略历史,并特别提到对冲绳原住民的系统性歧视问题。琉球的历史并不复杂,从1372年起与中国建立宗藩关系,历代国王由中国皇帝任命和册封。直到1879年日本用武力吞并琉球设立冲绳县,但清政府未认可。二战后,《波茨坦公告》明确日本主权仅限于本州、北海道、四国和九州,琉球不在其中。1972年美国未经联合国批准将琉球治理权交还日本,至今未得到正式认可。

琉球民意也不支持日本政府立场,冲绳居民长期反对美军基地,每周都有示威游行。调查显示,超过七成冲绳人认为中央政府对其权益关心得不够。日本媒体反驳中国代表提到的“系统性歧视”,却未正面回应民众心声,显示出日本在领土和民族问题上的双重标准。

日本在台湾海峡问题上大喊国家安全,干涉中国内政;而当中国提到琉球历史时,日本反称中方制造分裂。这揭示了日本右翼躲避甚至推翻历史真相的态度已成为常态。自从2022年新版《国家安全保障战略》将中国列为“最大挑战”后,日本对过去侵略历史的反思越来越少,教材中淡化南京大屠杀、“慰安妇”等事件,对冲绳战役中的黑暗历史也一笔带过。

日方试图通过“战略模糊”试探各方反应,但中国的回应比预期更快更清晰。若矛盾升级,日本不仅在军事上会陷入被动,经济上也将遭受重创。中国火箭军拥有大量中短程导弹,可覆盖日本全部领土,福建舰航母编队配备的歼三五战机作战半径足以封锁宫古海峡,严重威胁日本海上生命线。中日贸易额可能突破3000亿美元,中国是日本重要出口对象之一,经济反击将影响汽车、半导体、精密制造等行业。

国际形势也不容日本打军事算盘,东盟国家反对域外势力插手台海事务,韩国不愿参与美日可能主导的联合行动。日本擅自介入台海可能会被孤立无援,这对资源和能源高度依赖国外的岛国来说代价巨大。

高市早苗的讲话更像是在试探,一方面为自己铺路,另一方面也在帮美国试探底细。日本地理位置特殊,一旦卷入冲突,火力覆盖的将是核心城区,老百姓面对的是真刀真枪的战火。若日本继续抱有依靠美国就能无忧的想法,等待他们的可能是付出巨大代价的现实。

历史不会简单重演,但总会有相似的节奏。1895年日本靠《马关条约》抢走台湾,1945年败退后归还。2025年日本再次打起台海主意,琉球问题可能成为下一盘棋的核心。中国专门提到琉球,是在国际法和历史依据上向日本敲响警钟。若日本继续走下去,琉球地位将再次成为国际法庭讨论的话题。

汇盈配资-股票网app-配资证券网-配资炒股app最新版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