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潜艇首次隐蔽突破对马海峡,与俄军会师海参崴。美核潜艇紧急部署远东,三方水下战力即将正面对峙。
8月1日,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(海参崴)军港迎来历史性一幕:中国海军“长城210”号潜艇首次靠泊俄罗斯港口,与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共同启动“海上联合-2025”演习。这艘被称为“大洋黑洞”的基洛级636M型柴电潜艇,在未被日韩监控系统发现的情况下,悄然完成对222公里长对马海峡的隐蔽穿越,引发国际军事观察家的高度关注。
此次联演从8月1日持续至5日,中方参演兵力包括052D型驱逐舰“绍兴舰”(134)、“乌鲁木齐舰”(118)、综合补给舰“千岛湖舰”(886)、潜艇救援船“西湖舰”(841)以及“长城210”潜艇。俄方则出动“特里布茨海军上将”号驱逐舰(564)、“响亮”号护卫舰(335)、“沃尔霍夫”号潜艇(B-603)及救援船“伊戈尔·别洛乌索夫”号。中俄首次互派潜艇参与双边联演,标志着两国军事合作进入新阶段。
中国潜艇隐蔽突破对马海峡的技术细节令人瞩目。该海峡平均水深仅50-100米,最深点131米,而基洛级潜艇高度超过十米。在如此浅水区域潜航,需要采用电航与通气管航行交替的战术:电航时关闭柴油机实现极低噪音航行;短暂启用通气管为蓄电池充电。整个过程需精准规避美日水下声呐阵列及反潜机巡逻,展现了中国海军对水文环境的掌握和战术执行的高水平。
636M型基洛级潜艇虽非中国最先进型号,但其静音性能仍属世界一流。该艇长74米,排水量3900吨,最大下潜深度300米,配备7叶大侧斜螺旋桨,噪音控制在115分贝左右。其武器系统搭载3M-54E1“俱乐部”潜射反舰导弹,射程达220公里,可通过533毫米鱼雷管发射,6具鱼雷管可在2分钟内完成18枚鱼雷的再装填。
此次演习正值美国强化西太水下部署。特朗普8月1日宣布向俄罗斯近海增派两艘核潜艇,作为对“俄方言论”的回应。美军核潜艇近年频繁现身釜山、关岛等基地,日本海自的“苍龙”级AIP潜艇也加速更新换代。中俄选择此时展示潜艇联合作战能力,传递出明确的战略信号。
“海上联合-2025”演习设置极具针对性。除常规的联合反潜、防空反导、对海作战外,援潜救生科目被列为重点——中俄各自派出专业救援船,探索潜艇遇险时的跨国协作机制。俄太平洋舰队强调,此次演习“联合应对西太安全威胁”的主题属首次提出,直指区域安全挑战。演习结束后,双方舰艇将按计划进行第六次联合远洋巡航,外界高度关注潜艇是否参与此次巡航。
美国对中俄潜艇合作的焦虑已转化为实际行动。7月底,美陆军情报官竟提议以150亿美元收购俄罗斯科曼多尔群岛,声称要“监视中国潜艇北极活动”,遭俄外交部严词拒绝:“出售祖国领土是可怕罪行!”。作为反制,俄罗斯宣布向中国开放摩尔曼斯克军港补给权限,两国更将共享北极冰下声呐数据。与此同时,俄太平洋舰队宣布8月在堪察加半岛试射“锆石”高超音速导弹,射程覆盖整个白令海。
当基洛级潜艇的消声瓦融入海参崴的晨雾,中俄海军正以无声的行动重塑西太安全格局。两军潜艇部队的首次联合演训,不仅是对复杂战场环境的适应性检验,更是对单边军事扩张的有力回应——在波涛之下,新的平衡正在形成。
汇盈配资-股票网app-配资证券网-配资炒股app最新版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