默照铭(宏智正觉 撰)
默默忘言,昭昭现前。鉴时廓尔,体处灵然。
灵然独照,照中还妙。妙存默处,功忘照中。
妙存何存?惺惺破昏;默照之道,离微之根。
彻见离微,金梭玉机。
正偏宛转,明暗因依。依无能所,底时回互。
饮善见药,挝涂毒鼓。回互底时,杀活在我。
门里出身,枝头结果。
默唯至言,照唯普应。应不堕功,言不涉听。
万象森罗,放光说法。彼彼证明,各各问答。
问答证明,恰恰相应。
照中失默,便见侵凌;默中失照,浑成剩法。
默照理圆,莲开梦觉;百川赴海,千峰向岳。
如鹅择乳,如蜂采花。默照至得,输我宗家。
宗家默照,透顶透底。舜若多身,母陀罗臂。
始终一揆,变态万差。和氏献璞,相如指瑕。
当头刑杀,就中温藉。念未生前,句在今日。
明明百草,头头漏泄。普现色身,虚空钉橛。
《默照铭》白话翻译(按原文段落逐译,关键概念用括号注解)
第一段:默照的本质
【原文】
默默忘言,昭昭现前。鉴时廓尔,体处灵然。
【译文】
在静默中放下言语思辨,真理自然会清晰地显现。
当观照时空的广阔无碍时,心体本自灵明澄澈(“灵然”指心性的灵动觉知)。
第二段:默与照的互动
【原文】
灵然独照,照中还妙。妙存默处,功忘照中。
【译文】
这灵明觉性独自朗照,觉照之中自有玄妙。
玄妙存在于静默之中,真正的功夫在于放下对觉照的执着。
第三段:破除迷惑
【原文】
妙存何存?惺惺破昏;默照之道,离微之根。
【译文】
玄妙究竟在何处?清醒的觉知能破除昏沉(“惺惺”即清醒);
默照的修行之道,是洞察事物细微差别(“离微”)的根本。
第四段:修证境界
【原文】
彻见离微,金梭玉机。正偏宛转,明暗因依。
【译文】
彻底洞悉事物的差别与本质,如同黄金织梭与白玉机杼般精妙(喻指智慧运作)。
正与偏(指曹洞宗“偏正五位”思想)相互转化,光明与黑暗彼此依存。
第五段:超越对立
【原文】
依无能所,底时回互。饮善见药,挝涂毒鼓。
【译文】
修行到能观(主体)与所观(客体)的分别消失时,万物自然圆融互摄(“回互”)。
如同饮下解毒的良药(“善见药”出自佛经),击响驱邪的毒鼓(比喻破除执着)。
第六段:修行主动权
【原文】
回互底时,杀活在我。门里出身,枝头结果。
【译文】
当圆融互摄的功夫纯熟,生死解脱的主动权全在自己。
如同从门内走出(比喻开悟),又像枝头结果(比喻修行成就)。
第七段:默照的普世性
【原文】
默唯至言,照唯普应。应不堕功,言不涉听。
【译文】
静默是最深刻的教诲,觉照能普遍回应万物。
回应外境时不落造作,真正的言语无需耳朵去听(指超越语言)。
第八段:万物皆说法
【原文】
万象森罗,放光说法。彼彼证明,各各问答。
【译文】
森罗万象都在放射光明、宣说真理。
每一事物都在彼此印证,每一现象都在自问自答。
第九段:平衡默与照
【原文】
照中失默,便见侵凌;默中失照,浑成剩法。
【译文】
若只追求觉照而失去静默,心仍会被外境扰动;
若只固守静默而丧失觉照,就会堕入无用的死寂。
第十段:默照的圆满
【原文】
默照理圆,莲开梦觉;百川赴海,千峰向岳。
【译文】
默照的真理圆融无碍,如同莲花绽放、大梦初醒;
万法归于本源,就像百川汇入大海,千山朝拜五岳。
第十一段:修行精要
【原文】
如鹅择乳,如蜂采花。默照至得,输我宗家。
【译文】
修行要像天鹅从水中分离乳汁般专注(佛经典故),像蜜蜂采花酿蜜般精进;
将默照的功夫修到极致,方能传承我曹洞宗的法脉(“宗家”指禅宗传承)。
第十二段:究竟境界
【原文】
明明百草,头头漏泄。普现色身,虚空钉橛。
【译文】
每一株草木都明明历历,处处显露着真理;
真理普遍显现于一切形象,连虚空中也如同钉入木桩般实在(比喻空有不二)。
注释说明
“舜若多身,母陀罗臂”等涉及梵语的句子,原意为:
“舜若多”即“空性”(Śūnyatā),指空性化身无数;
“母陀罗”即手印(Mudrā),比喻佛法如同千手观音般普渡众生。
“和氏献璞,相如指瑕”:引用卞和献玉、蔺相如识玉的典故,比喻真理需要智者勘验。
核心思想总结
《默照铭》通过诗化的比喻,阐明禅修者应在静默与觉照的平衡中,超越语言对立、洞察万物本质。其精髓可概括为:
“不昏沉、不散乱——静默如大地承载,觉照如日光遍照。”
曹洞宗介绍曹洞宗是中国禅宗“五家七宗”之一,后传入日本成为日本禅宗两大主流(另一为临济宗)。其核心思想强调“只管打坐”的默照禅法,主张“身心脱落,坐即佛成”,以平实直入的方式体悟自性。以下从历史、教义、修行及影响四方面解析:
一、历史源流1. 中国曹洞宗创始人:
洞山良价(807-869):创立“五位君臣”理论,奠定宗风。
曹山本寂(840-901):完善思想体系,合称“曹洞宗”。
传承特色:注重师徒心印,少用棒喝,主张“默照暗契”。
2. 日本曹洞宗传入者:道元禅师(1200-1253),南宋时入宋求法,师从天童如净禅师。
经典著作:道元《正法眼藏》确立“修证一等”“只管打坐”的日本曹洞宗根本理念。
现代影响:日本曹洞宗寺庙超15,000座,信徒数百万,禅法影响欧美正念运动。
二、核心教义1. 修证不二修行即证悟:反对将修行与开悟割裂,主张“坐禅时已是佛”,否定追求神秘体验。
日常即道场:挑水劈柴皆是禅,如道元言:“学佛道者,即是学自己。”
2. 五位君臣洞山五位:以君臣关系比喻真如(空)与现象(色)的关系,分正偏五位:
正中偏(现象中隐真如)
偏中正(真如显于现象)
正中来(真如自在无碍)
兼中至(真俗圆融)
兼中到(究竟解脱)
实践意义:引导学人超越“空有”对立,体认“即事而真”。
3. 默照禅特点:
默:止息妄念,不刻意参话头。
照:清明觉知,不堕昏沉。
与临济宗对比:
宗派方法风格曹洞宗默照打坐静默绵密临济宗参公案、棒喝激烈直截三、修行实践1. 坐禅规范姿势:结跏趺坐,脊直肩张,手结法界定印,目视前下方。
心法:不执著“入定”,只保持“非思量”状态,如道元说:“只管打坐,身心脱落。”
2. 生活禅作务:将扫除、炊事等劳动视为禅修,强调“运水搬柴,无非妙用”。
时间观:**“有时”**理念——每个当下皆具足永恒,如道元言:“时即佛性。”
3. 公案运用少而精:曹洞宗公案数量远少于临济宗,注重深度参究,如:
“如何是佛?” → “麻三斤。”(洞山良价)
“山河大地何处起?” → “今日霜降。”(曹山本寂)
四、文化影响1. 日本文化渗透茶道:千利休“侘寂”美学受曹洞宗“简素即真”影响。
武士道:禅心训练提升武士专注力与生死超脱观。
文学:松尾芭蕉俳句“古池蛙跃水之音”暗含禅意。
2. 西方传播禅修中心:美国旧金山禅中心(Soto Zen Center)推动默照禅全球化。
心理学应用:正念疗法(Mindfulness)吸收曹洞宗“当下觉知”理念。
五、关键语录“只管打坐”(道元)——修行无需复杂,坐即佛行。
“佛法在日用中”(洞山良价)——真理不在深山,而在吃饭穿衣。
“寒时寒杀阇黎,热时热杀阇黎”(曹山本寂)——顺应自然,不拒冷热。
六、现代启示对抗焦虑:默照禅的“非评判觉察”可缓解信息过载时代的心理压力。
生态观:万物相依的“五位”思想启发环保实践。
企业管理: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将“坐禅”用于决策前的澄心静虑。
总结:曹洞宗以“默照禅”为剑,斩断分别妄想;以“修证不二”为舟,直渡生死苦海。其平实之道,恰是纷繁世界中一剂清醒良方——提醒人们:真理不在远方,而在你端坐的此刻呼吸之间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汇盈配资-股票网app-配资证券网-配资炒股app最新版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