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小雯
01、宗馥莉选择自己说了算
从最早刷到宗馥莉掌舵娃哈哈,随后杀伐决断、风波不断的新闻,再到她直接对战杜建英和私生子们的报道,再然后,有人说她的官司输了,对此,我并不这么认为。
首先,香港那边只是禁止宗馥莉擅自动用账户资产,但是并没有否认她是财产管理核心。
这并不能说她失败了,只是游戏还没有结束的暂停。
对于她敢于激怒私生子权益这一点,很多人都说她违背了父亲的意思,说她让娃哈哈的口碑暴跌,但我,对她只有深深的共鸣。
不是因为我和她同样身处权力旋涡,而是因为我太懂的那个“明明是亲人,却非要分出权力高下”的家庭感受。
在中国的无数个家庭里,有一个“谁说了算”的潜台词,被默认成秩序的起点。
孩子不懂规则,但孩子能感受到压抑;女人不懂博弈,但女人能感受到被剥夺。
宗馥莉之所以引发这么大的争议,不是因为她是否有继承权,也不是因为她要不要听父亲的安排,而是因为她“违背了一个乖女儿该有的模样”。
她不温顺、不识大体、不感恩图报,甚至选择了撕破脸。
而正是这一点,让她从“娃哈哈公主”变成了“站着说话的女人”。
在我看来,她不是为了财产而战,而是为了彻底打破“为你好、听安排、识大体”这种披着亲情外衣的控制模式。
宗馥莉,她做了一件极其不讨喜、极其不女儿的事——她选择自己说了算。
她不再是“宗庆后的延长线”,她终于成了“宗馥莉”本人。
02、她赢在敢于做回自己
宗馥莉的故事,击中我最深的地方,不是她有没有赢那场官司,而是她明明可以继续当一个“识大体、顾家业、不惹事”的乖女儿,却选择撕破脸。
对抗的那一刻,她已经赢了。
她赢在敢于做回自己。
她拒绝设立宗庆后想要的“控制装置”,她在法律层面签字,却在实质层面抵抗——这不是冲动,这是一次彻底的“主体觉醒”。
她不再做谁的延伸,她要做她自己。
你知道吗?在父权体系里长大的女人,最难的,不是追求成功,而是要学会“叛逆”,尤其是对“父”的叛逆。
心理学上,这叫“精神弑父”,是个体真正独立、自我确立的必要阶段。它不是指杀死亲生父亲,而是指在内心中摆脱对父权权威的畏惧与依附。
宗馥莉的每一个动作,其实都是在告诉世人:
“我不是你想象中的女儿,我是我自己。”
03、宗馥莉真的很不容易
一个从小成长在父权庇荫下的女孩,想要完成真正的个体化,其实要经历极其痛苦的过程。
她不仅要与社会对“贤女、乖女、继承者”的预期斗争,更要与内心那个“希望被认可的自己”对抗。
这场官司,不只是利益纷争,更像一场内在革命。
在父亲的庇护中长大,本身就是一种双重负担:一方面被社会捧为“含着金汤匙出生”的幸运儿,另一方面,她的每一个决定都会被投射为“有没有背叛父亲的心意”。
这就意味着,她哪怕只是想当个“自己”,都得小心翼翼,甚至会被认为“不孝”、“不感恩”、“权力野心家”。
宗馥莉撕破这层表皮,最大的意义不是谁赢得多么漂亮,而是她在权力话语系统里,完成了自我的“脱父权化”。
04、不向父权世界讨要掌声,她在建造自己的舞台
“她太冲动了”、“她太刚了”、“她太不识时务了”——这些声音我看多了。
但你知道,真正的女人要活得有主体性,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吗?
我们习惯看到的,是“女儿继承者”温顺地接班,是“贤妻良母”无怨无悔地在背后扶持,是“成功女性”在镜头前强调自己多么感恩、多么得父亲器重。
可宗馥莉不说这些,她说“我是宗馥莉,不是宗庆后”。
她不演感动,她说的是挑战、理念、目标、愿景。
一个不愿意被定义的女人,是最可怕的,也是最可贵的!
因为她不再向父权世界讨要“掌声”,她开始建造自己的舞台。
05、女人的真正强大,需要三步走
从心理发展的角度来说,也许每一个成功的女人长大后都要经历极为痛苦的三步。
第一步,是精神弑父。
你要在内心里杀掉那个“永远比你厉害、永远不能挑战”的父权原型,这一步走不过去,你永远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。
你会对男领导畏惧,对强势男伴退让,对家庭“管控欲”的父亲式丈夫屈服。
宗馥莉显然走过了这一步。她敢挑战父亲设下的“遗产秩序”,不仅是对规则的博弈,更是对“权威”的正面对峙。
第二步,是现实去夫。
这也是每个女人进入社会后最需要意识的一点:
婚姻不是归宿,不是保护伞,更不是女人价值的证明。
宗馥莉没有丈夫,没有“后宫助攻”,她没有拿“贤惠、顾家、牺牲”的面具来谋取社会好感,她就是站在那里,一个独立的CEO,承担掌声,也承担刀光剑影。
她用行为证明,女人不需要被谁“宠爱”来实现人生意义。
她要的不是浪漫,而是权力。
第三步,是剪断儿子的脐带。
一个真正活出主体性的女人,在有了儿子之后,也要有勇气告诉自己:他是男人,他必须自己走完他该走的命运。
我虽然是他的妈妈,但我有我自己的人生!
这一点也许她还没到,但她活出来的那份“雌雄同体的力量”,已经在铺设路基。
06、宗馥莉反击的可贵
宗馥莉的反击,是很多女孩潜意识里渴望却不敢表达的复仇。
是无数次吃饭时被父亲呵斥却默不作声的“你凭什么”;
是深夜听见妈妈偷偷哭泣时心里升起的“我以后不要活成你”;
是被说“不听话、不像个女儿”时的那股“我就是不想讨好你”的倔强。
在我们的一生中,最难反抗的,是那个从小占据我们情感核心的“父权原型”。
而宗馥莉,她站出来了。
她不仅反抗了家庭里的父亲,还对抗了社会语境中“女儿就该识大体”的伪善规训。
她活出了自己,也替很多人“说了一句从不敢说出口的狠话”:
我不欠你们谁,我也不需要扮演乖角色来获得认可。
07、她会不会输?
也许会。
资本的漩涡里,女性要真正掌权,要彻底接管一座旧王国,谈何容易。
但就算她最后输了,我依然会为她鼓掌。
因为她做了更重要的一件事:她在父亲的影子之下,成功挣脱,站到光里。
她告诉这个社会:
女人不是依附父亲、丈夫、儿子才能存在的;
女人可以站在舞台中央,不鞠躬、不谢幕、也不掉泪。
她不是“继承者”,她是创造者。
哪怕她最终没有赢得所有法理战场,她已经赢得了真正属于她的灵魂主权。
08 、梅娘说:
我们这一代女性,肩上背着太多故事:
一边是母亲那一代的隐忍,一边是女儿那一代的觉醒。
而我们,正在中间撑开一条路。
你不必成为宗馥莉,但你要明白——她做出的每一次“顶撞”、每一次“签字”、每一次“拒绝”,都在告诉我们:
女人可以不被规训,女人可以自己做选择,女人可以站在利益、权力、结构里,拥有说“不”的权利。
这,就是千百年来,女人争取的“主体性”。
宗馥莉活出来了,我们也该学着,一点点,去活出自己。
哪怕不完美,哪怕会被误解,但那都是成为自己的代价,也是荣耀。
如果你也曾为自己的反抗而自责过,请认真地看看这篇文章。
愿你下次顶嘴时,不再心虚;
愿你想离开时,不再犹豫;
愿你反抗的那一刻,能知道:
你不是坏女儿,不是难相处的女人,你只是——终于成为你自己了。
汇盈配资-股票网app-配资证券网-配资炒股app最新版本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